设计师百科

人物

更多
  1. 您现在所在位置
  2. 首页
  3. 人物
  4. 正文

专访谢柯「跟着光走,无为设计」

发布时间:2022-11-22  浏览次数:8596  文章来源:一起设计

谢柯专访

前言PREAMBLE

「 去到一个地方,先分辨东西南北,知道早上的阳光从哪儿来,然后下午直到傍晚又去了哪儿。 」——谢柯

2

跟着光走,无为设计,是谢柯的设计手法。
有人用“寂美学”来形容谢柯的设计,他自己却不这么看:“在一个生活空间里刻意放大一种情绪恐怕有些不妥。人的情绪其实是丰富多变的,我的空间里还透着一些'小愉悦'和西南地区那种过生活的'小逍遥'。”诚然,“寂”美得难以触手可及,而谢柯并无高傲清冷的姿态,而是在入世与温润的烟火气中参透设计与创作。

3

壹集YIJI
谢柯的设计里,光总是很轻松,很平静,没有刻意强调,却无处不在,软化建筑的锋与棱。被弱化的充满现代化的功能设计,取而代之而是用亲密的物件,建立与人生活的联系。建筑不再是人的容器,成为懂得主人,一个充满灵魂的巨人。

4

六阅 · 海东方悬崖酒店

01

有光的房子

LIVING WITH LIGHT
趋光,是人的本能。夏日午后,冬日清晨,亦或雨过天晴之时,一缕暖光流入,改写了那本平淡无奇的生活与空间。如果我们的家,跟着阳光生长而出,那家会变成什么样呢?
# 大理自宅
苍山麓,洱海滨,古城边,一所四层楼高的建筑跃然其中。这里是谢柯用3年于大理为自己打造的居所。
5

6

谢柯自宅占地约500平,原建筑从负一楼直通三楼,平淡无趣,没有节奏感。于是他在平移了几段一楼的楼梯,制造出空间的转折点,增强空间的层次感。

7

8

这三年里,谢柯做得最多的事,应该就是“追光”。如何巧思,才能将淘气的光,安分的邀请到家中做客。
9

整个空间大量留白,只为让阳光可以在上面潇洒蕴藉的绘画。
10

11

空间功能分区只是按照谢柯的需求设定,而实质落位则是由阳光轨迹来决定。
12

如早上,负一楼的阳光最好,因此这里摆上圆桌,作为清晨第一杯咖啡或是茶的起点。
16

中午时,院子里的温度逐渐升高,大家喜欢在院子里晒晒太阳。
17

到了下午2-3点左右,阳光正好洒在苍山上,也是一天中景色最美之时,因此三楼的平台用于远眺与小憩。
18

19

到了晚上,因为远离城市,山里星夜正好,露台上一把椅子,正合夜晚观景。
20

跟着光走,生长出的房子,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妙。

02

光来决定

设计的松弛

SIZE DECIDED BY LIGHT
住上大房子是大部分人的梦想,然而大就一定好吗?叔本华说过:以尽量少的外在事件,引起剧烈的内心活动。因为内在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的兴趣之所在。
 # Y Hotel & Kitchen 
Hotel Y & Kitchen坐落于阿那亚三亚的山社区,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,若在原场地直接盖酒店,过近的楼间距会使得居住于此的客人与当地居民相互失去隐私。

21

原始场地
正当谢柯苦恼于不知如何处理这个棘手问题,又是光给了谢柯答案。

22

设计草图 | ©尚壹扬设计

刺眼的阳光让谢柯决定将酒店沉在地下,以解决私密性问题。

23

下沉式酒店将小部分接待和开放餐厅放在地上,其余藏在地下,让屋顶成为让邻里愉悦的野生花园。
24

酒店接待厅更像一个「家的客厅」,空间沉静,早晨的光与影将穿过白千层树叶蔓延进室内,带来清凉与安宁。
27
建筑窗户剪裁出自然景观,百叶帘切割出精致的线条,光以漫反射的方式晕染着空间。
28

在Hotel Y & Kitchen,顶、墙、地浑然一体。家具饰品大多以原生的木材、竹编作为雕饰的底色,或以色块和纹理来装点空间,谢柯用干净和纯粹的色彩去塑造它。

29

整个酒店最终只有8间房,面积从80-100平等。虽然损失不少地上建筑面积,也增加施工成本,但适当放弃一些面积换取一个邻里友好型建筑,也未尝不是一种“放松”。
33
Y Hotel & Kitchen 隐在地下,藏身在大自然中,它既是酒店餐厅,也是整个社区的花园。尽可能地去除多余的装饰,留下生活中更本质的东西。
 # 有光的房子 
这是重庆一家私宅的改造。由于房间采光性不好,尤其地下一层,面积虽很大,但阴冷潮湿,没有一丝光线流入,因此夫妻二人购买后并未正式入住。
39

谢柯并不认为房子越大越好,过多无用的面积甚至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,他更注重的是要住的舒服,家,是要放松的。

40

为了解决采光问题,设计师通过损失四分之一负一层的面积,破出一道长廊,并在长廊的尽头,造出一方静谧庭院。
43

44
长廊成功将光线引入地下,解决了阴冷潮湿的问题,使负一层也变成了一个舒适的休闲空间。
46

考虑到儿女并不是经常居住,剩下所有的空间将仅为夫妻二人使用,因此在空间规划中,谢柯除满足生活所需外,额外建立了更多精神空间。
48
最终呈现的不是设计师一厢情愿的解决方案,冷冰冰的几页图纸,而是真正契合夫妇的生活方式,独一无二的,不为面积所束缚的家。

03

精神的故乡

THE 33 COMPONENTS

比起设计,谢柯更在意居住者的舒适体验。这舒适不仅是身体层面的感受,还有我们的心灵,意识与精神。

 # 重庆椒园 

椒园是李先生和吴女士的工作室兼新家,夫妇二人从事火锅行业多年,如今这家火锅店已成为重庆黑珍珠级别的餐厅。

52

夫妻二人年轻时都当过知青,农村生活是二人记忆中的共同情感经历,因此否非常向往返璞归真的乡野生活。

53

这里,时间仿佛被禁止,唯一可以阅读时间的方式,便是通过那些时而变色,时而光影交辉,处处流动的绿色。

54

整个建筑没有浮夸的形态,朴素大方。

55

夯土围墙之后,是通过温润的软装结合粗粝的原始肌理,打造的记忆中村庄的样子。

56

能代表村落自然的东西有很多,木头、水洗石、亚麻布、民间器物等…这些具有共鸣的物件承载着二人的精神世界。

60

院子里,过道边,屋檐下,总能望见一两把拙朴的木椅小凳,告诉路过的人放慢脚步,忘记时间。

61

「舒服」一直是这个家首要考虑的标准,也是谢柯对「待客」的理解,他希望无论是主人还是来客,人们都能放松下来,心归自然。
63

日子是越过越简单,也越过越充实。也许精神故乡,就是化繁为简吧。
# 五位单身姐姐养老的家  
这座房子在丽江古城边,是谢柯给五位来自四川的姐姐们设计改造的养老房。

65

66

在谢柯心中,生活远比设计重要。在这座两层楼的住宅设计中,使用丽江当地自然材料和建造手法,以这种粗粝的原始质地回应周边自然,传达着专属于丽江的地域精神。

67

建筑呈现出向内开的状态,沿街面进行有限的开窗,阻隔行人的视线,留出一个安静、纯粹的庇护所。而局部的小开窗正好框下古城建筑的一角,既提供了多层次的视野范围,又满足了隐私的要求。

68

69

沿街面进行有限的开窗,阻隔行人的视线,留出一个安静、纯粹的庇护所。而局部的小开窗正好框下古城建筑的一角,既提供了多层次的视野范围,又满足了隐私的要求。

70

二楼内退的阳台,不仅打破了呆板的建筑立面,更丰富了空间功能,增添空间趣味性,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。

71

让风、光、景色住进房间,让姐姐们既有私密的独处地,又有可欢聚的温馨地,塑造人在空间中的情感体验。

72

一楼西侧还有一间能望见花园的卧室。是为一位对紫外线过敏,腿脚不便的姐姐量身定制。
76

二楼共有四间卧室,一个家庭活动室,每间卧室都设置了卫生间和独立淋浴间,保证了每间卧室使用的便捷性。
77

在有限的条件下,谢柯为五位姐姐尽可能营造了一个质朴、实用、有烟火气、有温度、有人情的舒适生活空间。
78

如果你问谢柯,设计有什么章法,他一定会说,跟着光走,随着心想。
谢柯说:“我从来不去想体系,也不想去总结它。我并不在意所谓结果,一切都处于成长过程中。即使到了六七十岁,我仍然觉得一切都应像大树一样充满生命力,处于继续向上生长的状态。我们曾经都太在意结果,只有尽可能放下自己,才能更接近自然。”

04

谢柯专访

EXCULSIVE INTERVIEW

Q:一个项目从开启到落地,需要哪些创作流程?最关注的点是什么?为什么关注?

谢:每个项目情况不一样,创作流程自然也会有所不同。不过我个人会更关注客户的选择,毕竟要相互信任才能有好的产出。至于创作过程中,落地性最重要。你需要关注在这个项目要如何完成,且不会有瑕疵,设计过程中需要不停选择和平衡,非一日之功。总之,都因项目而异,没有绝对的方法。

Q:针对不同地方酒店定位是如何思考的?

谢:项目开始前,一定要与业主达成共识。对于一个商业来说,运营非常重要。酒店并没有标准化的东西,所以前期需要根据运营反复探讨。一个被人喜欢的酒店,一定不单是因为设计,更多还是运营。设计其实只占百分之三十,更多是产品定位及长期运营方针。

如夕上双廊这个酒店不接待12岁以下的小孩。并不是说对小孩有偏见,而是我们针对现实情况进行取舍。两方面考虑,首先,夕上双廊酒店内部空间狭小,不适合小孩娱乐。其次,大部分中国家长度假都是为了陪小孩,这样做可能会减少一部分客群,但我们还是希望大人有属于自己的度假时光。这种决策没有对错,是定位方向决定的。

再如安吉野在山川那片场地缺少区域特征,大部分都是和乡村结合,所以希望是多元的,受众面更广。如夏天带老人小孩度假,公司团建。因为设计时,既考虑了独立的空间,也有带院子的空间,以符合不同人群情景的使用。

Q:项目灯光部分是直接交给灯光团队做的吗?

谢:不一定,比如西藏的项目就没有找灯光团队,但也会寻求专业朋友的建议。我们越来越发现灯光设计需要专业技术的支撑。设计师设计空间时,注重的是灯光营造的氛围,而专业团队需要配合的是如何根据设计师的需求,运用自己的技术和专业知识解决问题,并最大限度实现需要的效果。双方相辅相成,而并不是说全权交给某一方去完成。

Q:做一个项目时,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顺序应该如何平衡?

谢:国外许多建筑其实并没有划分那么明确,二者几乎是同时进行。但是以前我们都是先做好建筑,然后再进去砸墙等,重新规划空间。这样做其实建造费用很高,浪费时间,也不一气呵成。所以我觉得做建筑和室内是同时转换和思考,通过取舍退让,得出一个答案。

以三亚酒店为例,你必须要在解决私密问题和远眺风景中做出取舍。对视问题是这个项目首要处理的问题。建造同期,我们也有考虑视觉效果,比如通过垂挂下来的植物,土挡墙前的植物景观等,阳光洒落到院子里也是一种自然景观,虽然这些都不是大景,但至少不会让视觉变得乏味。

Q:如何看待传统设计手法?

谢:我们现在总有一个思维误区,觉得以前东西都是不好的,未来的东西才是好的,但其实我走过很多地方,欧洲东南亚,他们也都用的老式的东西,暖气片、壁挂式空调,也没有影响美观。所以我在夕上双廊项目中,也采用了壁挂式空调。一方面是因为空间比较低,如果再做封管式会损失更多层高。而且我自己更喜欢壁挂式的感觉。

再如我的设计中大量使用白墙,有的人会觉得白墙耐久度很低,会影响长时间的美感。但在我看来这不是问题,白墙的效果确实会因地域而异,但重点取决于你在哪应用它,想要什么样的效果,如希望它是永久不变的,抑或是根据时间成长的?反正我不在意那些碰撞留下的斑痕或雨水冲刷的痕迹,我觉得这都是时间的印记。

我们总是聚焦在外形、材料、形式上的革新,却忽略了情感的输出。所以,除非是什么必须注重的点,我可能就会选择更传统的方式去解决。

Q:除了空间的光影、风以外,您也很注重每件东西的质朴感,而不是单纯用昂贵的材质来堆砌高级感。对于贵的材质和便宜的材质您是怎么看待的呢?

谢:这个还是取决于物件对空间氛围的营造吧,如果说,一个设计方案中同时存在贵与不贵两种家具方案,我会看二者谁更适合这个空间,或者带来的感受比预期更强烈。如果正好是贵的,我也会根据预算做取舍。但大部分时候,如果不需要在意某一意单品的质感、色彩等,我肯定会优先选择廉价的东西。毕竟需要站在业户或投资人角度来思考问题。

Q:您最喜欢的建筑大师或者艺术家有哪些?他们的作品对您有什么影响?

谢:阿尔瓦尔·阿尔托(Alvar Aalto),路易斯·巴拉干(Luis Ramiro Barragán Morfín),杰弗里·巴瓦(Geoffrey Bawa),都是我喜欢的建筑师。我对他们作品的了解不单是图文,还有去过他们的住宅及工作室,切身在真实的场景感受到过他们的设计。我很欣赏这些大师设计中传达出来的不是说伟大的设计,更多能看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,那种自在,轻松,真的是一群很会生活的人。

Q:可以根据您的从业经验对年轻设计师提出一些从业建议吗?

谢:两点吧,有的设计师做设计时会很纠结于技术,但设计来源于思考,而不是简单的技术。以后的技术会更成熟,设计师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设计出好的东西,结果的呈现,而不是自己苦思冥想如何做出来。

其次,做设计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,这期间总会遇到瓶颈或迷茫期,是很煎熬,也很痛苦。但是在此期间,你会重新认识自己,总结自己 ,逐渐确定自己的喜好,是否真的热爱这个行业。设计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,最终沉淀下来的东西一定都是自己喜欢的,要有勇气去断舍离。

热门文章